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十二指腸潰瘍 - 有何症狀及如何飲食治療

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疾病,一般認為是由於大腦皮質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後,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彎曲桿菌感染所致,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以疼痛為主要症狀

潰瘍是多發病、慢性病,易反覆發作,因而要真正治癒潰瘍病,需要一個較爲艱難持久的歷程,而且發病症狀的輕重、癒合均與一日三餐有密切關係,因此患者除了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按時服藥外,飲食治療是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限制飲食中機械、化學和溫熱的刺激,以減低植物神經不穩定性,同時通過合理的營養調節與飲食烹調,中和和抑制胃液分泌,以減輕胃腸負擔,保護胃、十二指腸功能,以達到促進潰瘍癒合,防止復發和併發症的發生的目的。

十二指腸潰瘍症狀有哪些?



典型表現是上腹部規律性疼痛,常伴有反酸、噯氣等十二指腸潰瘍症狀。一般於進餐或服用抗酸劑後症狀可以緩解。患者對自身規律性的症狀印象很深,在就診時常會敘述得很清楚。疼痛部位在上腹部,疼痛的特點是節律性、週期性和長期性。

較局限的上腹痛常發生在胃排空之後,尤以上午10—11點鐘,下午3—4點鐘,和晚上10—11點鐘左右腹痛較明顯,有時淩晨1—2點鐘還會把患者痛醒,這是因為此時胃酸分泌很高而胃內又無食物緩衝之故。潰瘍疼痛極少發生在清晨剛醒的時候,因為這時的胃酸分泌最低。腹痛的原因一般被解釋為胃酸刺激潰瘍周邊的神經纖維引起。在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腹痛發作時,進餐或服抗酸劑腹痛大都能緩解,這也證實了胃酸與腹痛的關係。

對患者來說,食物的止痛作用較為明顯。約有2/3的病人進餐後疼痛可以立即緩解,但這只是暫時的作用,疼痛可在不同的間隔後再發,一般為1—2小時,有時還要遲一些,在下一次餐前發生。食物的止痛作用是由於食物對胃酸的緩衝作用,一般以少量流質特別是牛奶或豆漿的作用為強。但也要認識到,有些食物並不產生止痛作用,相反可誘發疼痛,如橘汁、酒、酸醋、咖啡等。

常有嗜雜和反涎現象。這是由於過多的胃酸反流入食管引起劍突後燒灼感或嘈雜感。有時也可反流入口腔形成所謂反酸現象。迷走神經功能常亢進,糾起不自覺的口涎增多,吞咽後可發生反涎嘈雜現象,這與反酸不同,因為不含酸味。

十二指腸潰瘍如何飲食建議-可以吃什麼?

有些患者對某些食物有不能耐受的現象,這種情況因人而異,不耐受的食品主要為油炸食物、粽子、腐乳、黃瓜、洋蔥等,有些患者不能耐受糯米或麵條,幣另一些患者則食後反而覺得舒適。有些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體重常有減輕,這是由於嘔吐和因腹痛而厭食及挑選食物的結果,常在治療後很快恢復,這一點也是與胃癌的重要鑒別點之一。

  1. 每天可三餐主食,每餐應量少一些。在兩餐間加些果汁、新鮮水果、面包,但睡前一定不能加餐。
  2. 3-4個月後可逐漸恢復正常飲食,要重視早餐,禁忌暴飲暴食。
  3. 食物的溫度不能過涼過熱,溫度在40℃-50℃左右適合。
  4. 應選擇細軟易消化的食物,主食以米飯、面條和稀粥為主,副食應品種多一些,要少些粗纖維食物,如豆漿、牛奶、雞蛋、魚、瘦肉等,蔬菜如茄子、黃瓜、冬瓜、番茄、蘿蔔、胡蘿蔔、嫩白菜、菠菜。
  5. 水果如香蕉、蘋果、梨、桃等,這些食物既可提供所需要的營養素,又不會刺激胃黏膜。
  6. 對於粗糧、芹菜、韭菜、薺菜、雪裏蕻、竹筍等因含纖維素多應少吃。生蔥、生蒜、生蘿蔔、蒜苗、元蔥等對胃刺激性強,應盡量少吃。
  7. 咖啡、濃茶、酒類、濃肉湯等對胃的刺激性大,使胃酸分泌增加,應禁吃。
  8. 豆類食品、動物內臟和牛羊肉可促進尿酸生成增多,也要少吃。


在潰瘍愈合的半年內,上述食物都應慎食,半年後無復發,有些食物可以吃,如蔬菜和豆制品。但有些食物如牛羊肉和動物內臟仍然不可多吃。對於咖啡、酒類、生蔥、生蒜仍屬於禁食。那些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胡椒粉、咖喱粉、芥末、辣椒等,在烹調食物時要盡量少放或不放。食鹽與糖也應少放,因量高,也引起胃酸分泌,每天食鹽量在5克以下。要註意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少食生冷食物。經過較長時間的食療,潰瘍病可以緩解,甚至長時間不犯病。如果飲食不註意,潰瘍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健康,帶來痛苦。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