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蛋白尿 - 發生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在無症狀的病人發現蛋白尿可能代表某種嚴重腎臟病的早期表現,但它也可能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或無進展性的腎臟異常。對於成人而言是指每一天尿中的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對於兒童而言,尿中蛋白的排出量與年齡及體重有關,一般來說嬰兒(一歲以下)及小孩(一歲以上到十歲大)定義分別是每天尿蛋白排出大於110mg/m2及85mg/m2,新生兒(30天以內)則是要大於145 mg/m2才算是有。發生可是暫時的或持續的,嚴重且持續反應了臨床上腎功能惡化的危險性。正常尿蛋白的組成中約20%為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如某些免疫球蛋白,40%為白蛋白,剩下40%則是一種遠端腎小管分泌的蛋白叫Tamm-Horsfall黏蛋白。

蛋白尿的原因

蛋白尿代表著一種警訊,可能是某種嚴重腎臟病的早期表現,但也可能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或無進展性的腎臟異常。『尿有泡泡是不是就代表著蛋白尿呢?』,這樣的迷思一直存在著,其實有這樣的警覺是好的,但是答案卻是『不一定』,必須經由相關尿液檢查後,才能得到答案。所以,若有這樣的疑問時,就代表必須請教專業的醫師幫你(妳)做尿液篩檢,若有異常則必須進一步檢查。許多在體檢中發現的輕微大多不會造成腎功能的惡化,但是仍然必須定期追蹤以防變化,不過這都需要專業的醫師所判斷的結果。臨床上可區分為良性和病理性。

有一些藥物的使用情況,例如PENICILLIN, SULFONAMIDES 等藥物也會造成,大多只是暫時性不用過於驚慌,只要先請教專科醫師即可。而靜脈藥物成癮者會造成局部腎絲球硬化症的病變,大量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者也可能導致大量蛋白尿。另外有一些情況會造成尿液篩檢呈偽陽性反應,如:鹼性尿(pH>7.5)、濃縮尿液、血尿或尿中混有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這時,也只要請教專科醫師,做尿液再複檢。

蛋白尿症狀治療

治療方面基本上取決於正確的診斷,不同疾病的治療也不相同。兒童的腎病症候群因多數為微小病變腎絲球病變,可以類固醇治療,若不幸失敗才考慮腎臟切片。而成人若有腎病症候群發生,因多數會伴隨有進行性的腎功能惡化,切片檢查是確定病因與及早治療最好的方式。對於血壓偏高的患者,不論其蛋白尿的成因為何,嚴格的血壓控制對蛋白尿及腎功能均有幫助;在這方面使用血管張力素轉化梅抑制劑於糖尿病患者似乎能減緩腎功能的惡化並減少,但對於腎功能已相當不好的病人,此藥因為會降低尿腎絲球過濾率故有引起高血鉀症的危險。至於血管張力素受器的抑制劑則長期研究較少,但也可能有類似的效果。低鹽飲食有助於減少水腫的症狀,利尿劑對消除水腫也有幫助,但使用於白蛋白過低的患者則要小心過度脫水反而造成腎功能加速惡化。

民眾可透過症狀與檢查保護腎臟健康,台灣腎臟醫學會提供「泡、水、高、貧、倦」口訣及「護腎33」作法。若發現以下症狀最好儘快就醫: 

  1. 「泡」:小便時有細微泡沫,超過30秒仍不散。
  2. 「水」:下肢壓下去會有水腫現象。
  3. 「高」:高血壓。
  4. 「貧」:不明原因的貧血。
  5. 「倦」:經常感到很累、無力。

慢性腎臟病患「護腎33」,就是每3個月定期回診,測量血壓、驗尿、驗血3種檢查。蛋白尿是一種多變的,可能是腎臟病最早出現的警訊,也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多年後的併發症,需提早注意,對症治療才是上策。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