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生長遲緩 - 原因定義及兒童門診治療



現今少子化的過程,生長更是家長關心的課題。但很多家長不知道什麼是兒童生長遲緩,更不知道要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這裡簡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如何評估和關心小朋友生長的家長分享。家長帶著小朋友到小兒內分泌門診時醫師會詢問詳細病史,執行理學檢查以及安排檢驗檢查。 至少需要兩到三次門診諮詢或是更久,暑假是最適當的時段。

『嬰仔嚶嚶睏,一瞑大一吋』這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的殷殷期盼,普天下之父母那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長得高壯健康,因此當嬰兒及兒童的成長狀況不如自己的預期時,為人父母者的焦慮感就產生了,除了擔心他們的健康問題外,小孩子養不大也是個很沒面子的事情,因此,有識者會帶小孩子去找醫生,請醫師評估是否真有生長遲緩的情形;有些則不分青紅皂白,四處尋求偏方,只求能拉拔小孩長大,而換來的可能只是虛驚一場,最糟糕的是有時反而帶來揠苗助長的惡果!

造成生長遲緩原因有哪些呢?

生長遲緩定義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子會打洞,小孩子的各種生理特徵,包括身高、體重的高矮胖瘦,主要還是決定於先天的遺傳因素,高大的父母自然最可能生下高大的後代;而瘦小的父母生下瘦小的兒女也是理所當然,另外,男生和女生的生長速度不太一樣,一般說來,從出生到七個月大左右,男嬰會長得比女嬰快;然而,此後到約四歲左右,女孩則反而長得比男孩快,每一個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成長速度也不一樣,比如:嬰兒從出生到四個月大時,體重大約會成長一倍,而到滿一歲時,體重只約為出生體重的三倍,也就是說,從四個月大到滿一歲之間這八個月的成長量,僅及出生後前四個月成長量的一半,所以,在這麼多變數的情形下,要判斷一個嬰幼兒是否生長遲緩,倒真是不太容易。

還好我們有一項利器可幫助醫師及家長來分辨嬰幼兒是否有生長遲緩的情形,那就是每一個小兒都有的----健保兒童健康手冊第8到第11頁的---身體發育曲線表,身體發育曲線表是抽樣選取國人0-6歲的嬰幼兒,實際測量他們的身高、體重及頭圍,經統計分析後所劃出來的生長曲線,可用來幫忙評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這曲線表是以百分位來表示,一般說來,若晝出來的點落第三個百分位到第九十七個百分位之間算是在正常,若高於第九十七個百分位可能屬異常過大,若低於第三個百分位,則可能有生長遲緩情形,應找醫師診察,不過有時小孩子的生長一直落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卻有不正常偏離曲線的情形,如:原來位於第七十五個百分位,卻在幾個月內下降到第十個百分位,這也是生長發育異常的譥訊,同樣應該就醫檢查。

門診治療

身高及體重是兒童生長狀況最主要的兩個指標。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可能來自家族遺傳,或是生理上屬於青春期遲發性體質,但也可能是健康上出了問題,例如營養不足,內分泌疾病,或先天性心臟病,腎臟病等等。可能來自家族遺傳、或生理上青春期遲發性體質,但也可能是健康上的問題,例如內分泌疾病 ( 甲狀腺、腦下腺... 等之疾病) ,營養不均衡或先天性心臟病、腎臟病等,也有人因氣喘、過敏體質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染色體問題也會影響到身高發育。 

台北榮總門診有一名8歲小男童生長遲緩,過去一年長高速度不到2公分,遠低於一般人每一年3至4公分的平均值,原本被醫師判定應該注射生長激素治療,沒想到,小男童自己自力救濟,每天跳繩,持續4個月下來,搭配均衡飲食及充足睡眠,身高居然長高4公分,不需用藥。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楊佳鳳就「台灣兒童生長發育問題分析」發表報告,提醒家長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才是幫助孩子「轉骨」的有效方法。其實每天飲食均衡,進行規律的跑、跳等衝擊性運動,加上至少睡飽8小時,不花錢就能長高,更不必迷信吃中藥、轉骨方、整骨等民間偏方,不過,若發現家中小朋友一年長不到4公分,甚至只有2公分以下,且父母或兄弟姐妹身高都正常時,還是要先就醫仔細診查,釐清究竟只是「長得慢」還是其他疾病引發的問題。

對於生長遲緩兒童,及早診斷和介入療育服務是相當重要的一件工作。從出生到六歲是人類發展最快速的時期,透過此時期奠定未來一生的基石。此外,及早的介入除了可以協助孩子的發展更趨正常外,還可以減輕日後家庭與社會的負擔。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工作當中,並不是由任何單一個專業領域的工作人員,如:老師、醫生、治療師、社工師等就可以獨力完成。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跨專業領域的合作。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