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腎臟病食譜飲食原則禁忌

台灣地區尿毒症患者的新發生率及盛行率在世界上的排名都名列前茅。如果能及早介入治療往往能有效改善預後,減緩腎功能的退化速度,降低尿毒症的發生率,減少醫療的支出。 一些腎臟病患對於疾病的飲食原則保健一知半解,常誤信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或民俗療法禁忌,因此延誤治療,更加速病情惡化。

腎臟病飲食原則

腎臟病有些可以預防,有些無法預防。一般健康人只要定期檢康檢查,以及注意下列四項飲食原則及禁忌即可︰

  1. 三「少」︰少鹽、少糖、少油。(意即︰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
  2. 三「多」︰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
  3. 四「不」︰不抽菸(酒)、不嚼檳榔、不憋尿、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
  4. 一「沒有」︰沒有鮪魚肚。

慢性腎臟病是指3個月以上,腎絲球濾過率(eGFR)數值持續偏低,或是尿液檢查或超音波檢查有腎實質病變;因檢查工具會有誤差,有病與無病之間界線模糊,因此定期檢查仍是最重要的。相對於慢性,急性指的是腎功能在幾天之內急速惡化,有些甚至需要透析治療,原因也是很多種,大部分起因於急性重大疾病(例如感染、敗血症、休克),若積極處理是可以恢復的,但長期來說仍然會使腎功能變差。

罹患慢性腎臟病後,澱粉、脂肪、蛋白質這三大類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須重新調整,特別是蛋白質食物,因應不同階段的病程,攝取量應逐漸減少。一般而言,在慢性的第1-3期,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75公克,當進展到第4-5期時,蛋白質就必須減至每公斤體重0.6公克。

此外,慢性病患常隨病程進展,出現食慾降低及營養不良狀況,但充份的熱量攝取可以延緩腎臟病惡化,因此,如何攝取足夠的熱量,又控制蛋白質的份量,常是患者與營養師必須共同努力的課題。建議腎臟病患不妨搭配低蛋白的澱粉,如蕃薯粉、太白粉、玉米粉、澄粉、藕粉、西谷米及粉圓等製作的點心,或以市售低蛋白配方,來補足熱量需求。而主食選擇,米食優於麵食,還有冬粉、米粉及地瓜等蛋白質含量較少,也可替換食用。但中草藥、雞精、濃湯、燉品則應儘量避免。

由於慢性病患須限制蛋白質攝取,坊間流傳,腎不好的人不可以吃豆製品,這其實是錯誤觀念。因為,黃豆的蛋白易為人體吸收利用(所謂高生理價蛋白質),所以只要控制份量,高生理價蛋白質是比較好的,而其他高生理價的蛋白質還包括肉類、魚、蛋,可在營養師建議下替代食用。

腎臟病食譜

台灣腎臟病學會理事長陳漢湘醫師表示,慢性腎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包含醫療和飲食管理兩個面向,營養攝取對於慢性患者相當重要,良好的飲食食譜管理是減緩疾病惡化過程中的重要關鍵,可降低慢性病惡化至需要洗腎的階段,而國內有高達25%腎友有合併糖尿病、77%有合併高血壓,因此有共病情形的慢性病患者更應謹慎檢視飲食。

有鑑於慢性腎臟病患飲食控制不易及營養攝取認知不正確,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共同推出腎利飲食,包括以下四種重要營養攝取觀念。

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慢性患者無法將身體所代謝的含氮廢物排出體外時,適度的降低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減少廢物產生,而在腎功能進展到不同時期,對蛋白質攝取量的控制也不同,必須要注意若是蛋白質量攝取量不足,也會讓病患曝露在更高的死亡風險中。

低GI飲食,維持穩定血糖:若慢性病患同時罹患糖尿病,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死亡率增加,讓醫療照護和營養管理的難度升高,最好能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品。若是食物沒有標示GI值,選擇時可以掌握「纖維愈多、GI值愈低」的原則。

攝取好油脂:慢性病患並不是少油就好,因為少油反而會造成熱量不足而缺乏飽足感,反而不利於維持血糖穩定。油脂上的選擇,應該要減少攝取不利於心血管的飽和脂肪(如動物性脂肪) 與反式脂肪,改以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為佳,例如高油酸紅花子油、芥花油、橄欖油。



補充纖維:慢性腎臟病患常有腸胃道機能的困擾、甚至是便祕的症狀,除了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纖維,也可以透過攝取膳食纖維與適量的果寡醣幫助腸道順暢,並且提高營養的吸收率。

當醫師判斷疾病病程進入腎臟病晚期後,飲食控制成為延緩的關鍵,若是在飲食控制時發現無法做到所有飲食原則,可以在飲食計畫中選擇搭配營養補充品,作為飲食管理的工具。

腎臟病人還常煩惱什麼水果可以吃?其實,只要避免楊桃、果汁、水果乾及醃漬水果,還有高血鉀的人應避免鉀含量高的香蕉、奇異果、百香果、聖女蕃茄、瓜類及釋迦等,其他新鮮水果並不需特別禁忌。最後提醒,當腎功能已經開始異常時,對腎臟的保養就要更加謹慎,應按醫囑服藥,勿擅自調整藥物,更不可迷信偏方,最好與營養師協商飲食計劃,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