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腎臟病常見的症狀

腎臟病的成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糖尿病、高血壓、腎毒性藥物(例如︰止痛藥、馬兜鈴酸)、腎絲球腎炎、高尿酸、系統性疾病(例如︰敗血症、心衰竭、肝衰竭)、泌尿系統腫瘤、結石、腎血管阻塞、先天性腎臟病(例如︰多囊腎)等。每一種腎臟病的症狀表現及嚴重程度都不一樣,有些會有泡沫尿、水腫、血尿等。但大部分早期的慢性腎臟病是不會有症狀的,因此要做定期健康檢查,成人健檢就是一個很好篩檢的方式,包括抽血及驗尿。較嚴重的腎臟病才會有尿毒的症狀︰倦怠、噁心、食慾降低、呼吸喘、皮膚癢、不易止血等。

可能發生的腎臟病症狀

  1. 尿量異常

    正常人一天的排尿一般在1000到1500C.C,每個人之間也有差別,飲食習慣會造成尿量比較多或少。但是如果一天排尿在400C.C以下,就稱為乏尿;有可能是急性腎功能不全或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末期症狀。

    相反的如果一天排尿量在2500到3000C.C以上,就是多尿,這可能是尿崩、或糖尿病性的腎臟病、或急性腎功能不全的多尿期、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初期症狀。如果多尿,白天或許感覺不出來,晚上常起床上廁所,就很明顯,例如:早期腎功能不全,常出現夜尿症。如果多尿,白天或許感覺不出來,晚上常起床上廁所,就很明顯,例如:早期腎功能不全,常出現夜尿症。如果一天裡上廁所的次數很多,便稱為頻尿。一般而言是膀胱炎的症狀,若併發腰痛,就是已產生急性腎盂腎炎了。

  2. 血尿

    血尿有兩種,一種是在尿裡有紅色或黑褐色,肉眼就看得見的血尿。如果必須用離心器把尿裡的固態細胞沈澱出來,才可以看的見的話,就是顯微型的血尿。血尿雖然是腎臟病經常可見的症狀,不過如果輸尿管、膀胱、尿道等等的疾病,也會有血尿現象。

  3. 蛋白尿

    正常人一天會排出40到80毫克微量的蛋白,如果超出上述的蛋白量,在尿液檢查裡就會出現尿蛋白陽性反應,這稱為蛋白尿。

    尿蛋白是一種腎絲球炎病兆前徵,主要是絲球體發生蛋白質洩漏的現象,稱為蛋白尿。蛋白尿雖是腎臟病的一個標幟,但如多發性骨髓瘤等病,體內異常蛋白質製造過多時亦可有蛋白尿的發生;此外,某些生裡或病理狀況下,如劇列運動、發燒等也會產生蛋白尿,只要去除這些誘因,蛋白尿會自動消失;另外部份腎臟病僅管已進行到末期但仍不會出現蛋白尿。

    一天內,若從排尿中所失去的蛋白質超過3500毫克以上,就會產生腎病症候群,血液白蛋白濃度降低,病人會出現浮腫的現象。

  4. 浮腫

    腎臟病會造成浮腫。腎臟病人尿量減少,卻又排出高量的蛋白尿,讓血液中的蛋白濃度降低,因此身體裡面的的水份不能排出去,水份在體內過度停留的結果,小腿、眼皮就會浮腫。再進一步會造成胸腔、腹腔積水,甚至引起肺部積水而導致呼吸困難。

    造成浮腫的原因不僅僅是腎臟病,也有可能是心臟衰竭、肝硬化、或藥物引起;必須請醫生仔細檢查原因,再加以治療。切忌盲目服用利尿、利水藥品;況且有些腎臟病因侵犯腎臟的主要部位不同,有些已是機能極度損害但並無水腫的產生,所以光以水腫的有無來判定是否有腎臟病並不一定正確。

  5. 高血壓

    對年齡較大的人來說,維持在收縮壓15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正常,如果超過這個數自就有高血壓的可能;年輕人以140、90毫米汞柱為上限,最好不要超過這個數字。

    腎臟疾病造成血壓偏高的症狀,稱為腎臟性高血壓。腎臟疾病與高血壓之關係相當密切。腎疾病會導致高血壓,而血壓控制不良則又會使腎功能加速惡化。如此惡性循環,便會產生尿毒症;因此高血壓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對腎疾病的控制,相當重要。

  6. 高氮素血症及腎功能不全、尿毒症

    食物裡含有的蛋白質,在人體裡進行新陳代謝,其中所產生的成分之一是氮素,經由腎臟隨尿排出體外。

    如果腎功能降低到只有正常狀態50%以下的話,再不限制蛋白質攝取,血液中會有氮素代謝物滯留而造成高氮素血症,這就是我們稱為的腎機能不全,會有多尿及輕微的貧血現象。

關於腎臟病的迷思

小便有泡泡或混濁,是腎臟不好的警訊嗎?

有蛋白尿,尿液會有泡泡;但尿裡有泡泡,卻不一定是蛋白尿。這和「人是動物,但動物不等於人」的道理相同。

尿中有泡泡,通常是因為尿液裡的有機溶質,最主要成分是尿素,改變了尿液的表面張力活性。解尿時由於膀胱內外壓力的改變,加上尿液沖激到馬桶而產生泡沫,當尿液的尿素濃度愈高,表面張力活性愈高時,產生的泡沫愈多。

這種情形最明顯、也最常出現在早晨第一泡尿。因為經過一整晚睡眠沒有喝水,尿液濃縮導致尿液濃度增加;另外因為腎臟是排除蛋白質代謝產物的主要器官,當攝取較多蛋白質的時候,尿液裡的尿素增加,小便也容易出現泡泡。

當尿液有泡泡時,如何分辨正常現象還是異常蛋白尿?一般人不容易判斷。但大致上以肉眼觀察可區隔的是:若是蛋白尿,泡泡比較細且黏稠,不會馬上化開;若因溶質較多造成的泡泡比較大、較容易化開。

若有疑問,建議最好至腎臟科門診諮詢,臨床檢驗只要檢查單次尿液的蛋白質與肌酸酐濃度的比值,就能分辨。因為尿液濃縮或蛋白質攝取較多所產生的泡泡尿,其比值通常<0.15.0.20,而且尿液的滲透壓或比重也比較高。

小便混濁,俗稱「下消」,台灣人常把這現象當成是「腎虧」而緊張不已。

其實,小便混濁常見的原因有乳糜尿、細菌感染,以及尿液中磷酸鹽及尿酸沈澱過多等。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因為攝取較多蛋白質,造成小便中的磷酸鹽及尿酸排泄增加,特別會發生在早晨第一泡尿,因為尿液濃縮而更加明顯。是否異常,只需做一般尿液常規檢查即可分辨。

「頻尿」是腎臟病症狀嗎?

腎臟病早期確實會因腎臟濃縮能力下降,會需較多水分才能將溶質、也就是身體代謝廢物排出,因此會有多尿、夜尿次數增加的狀況。頻尿代表解尿次數變多,的確可能是腎臟出問題,但亦有可能是下列因素所引起:

心理性頻尿大多數發生在白天,晚上入眠後會消失,應與腎臟病無關。若出現夜尿、多尿,應就醫診治。就診前最好記下解尿時間、次數、量,供醫師參考。

「腎虧」是腎臟功能差?

腎虧與腎功能好壞是不同的兩回事。

腎虧在中醫指的是「性功能障礙」,引起男性的性功能障礙原因很多,譬如藥物、內分泌問題、血管病變、心理性因素,或者因為疾病如糖尿病長期血糖過高引發交感神經病變,造成性功能失調等。

腎臟功能則是指腎臟具有清除身體代謝廢物、調節體內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分泌荷爾蒙如造血荷爾蒙及活性維生素D及調節血壓等功能。

腎功能正常情況下,並不會造成性功能失調,但若進入腎臟衰竭或是尿毒症階段,有可能會因性荷爾蒙分泌異常、使用高血壓藥物、壓力或憂鬱,致使性功能障礙。

吃腎補腎是真的嗎?

「吃腎補腎」可說是一種民族禁忌與圖騰的展現。古人因為醫術與科學尚未啟蒙、人力無法勝天,於是藉著祈禱與圖騰,執行人類無法控制的因素。吃豬、羊、雞等動物或家禽的腎臟,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與吃其他部位的肉類營養價值差不多。

某些台灣民眾常將性能力與腎虧聯想在一起,除了食用腎臟外,也常食用動物或家禽的雄性生殖器或睪丸來增加性能力,希望「補腎」,這些都是圖騰的表現之一。 

全台27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卻不到4%自知有腎病,根據《刺胳針》醫學期刊發表的台灣盛行率調查報告顯示,全台約1/8民眾為慢性病患,罹病人數約270 萬人。但其中約僅有3.54%的人知道自己罹患!大部分病患發現罹患時,疾病均惡化至需要立即洗腎的階段。而因為血糖、血壓都會影響腎臟排泄廢物及平衡水分的功能,所以糖尿病及高血壓均為腎臟病高危險群的病患。

台灣腎臟病學會理事長陳漢湘醫師表示,慢性腎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包含醫療和飲食管理兩個面向,營養攝取對於慢性病患者相當重要,良好的飲食管理是減緩疾病惡化過程中的重要關鍵,可降低慢性惡化至需要洗腎的階段,而國內有高達25%腎友有合併糖尿病、77%有合併高血壓,因此有共病情形的慢性病患者更應謹慎檢視飲食。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