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急性外耳炎-有何症狀及如何治療

急性外耳炎又名游泳耳,指的在耳膜以外到耳殼之間發炎。 門診常看到病人抱怨,耳朵痛、外耳道腫脹或造成聽力障礙,甚至嘴巴一張開就會疼痛的情形。耳朵感染有數型,而最常見的是外耳炎。常見約有瀰漫性外耳道炎、壞死性外耳道炎兩種。

好發於濕熱的夏季,因為游泳後(或挖耳不當),如產生下列症狀時,如:耳朵發癢、被異物塞住的感覺、轉動頭部或拉耳朵時耳朵感到疼痛或聲音聽不清楚時,便可能得到外耳炎。急性外耳炎在其早期,外耳到深部及鼓模僅有輕度充血,漸成彌漫性紅腫,患者甚覺痛苦,外耳到內有少量稀薄分泌物及白色上皮脫屑污物,呈清度傳導耳聾。

急性外耳炎症狀有哪些?

慢性外耳道炎無顯著症狀,僅覺耳部不適,常有少量分泌物存留外耳道。聽力稍減退。檢查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覆有膿痂,病久外耳道可狹窄。壞死性外耳道炎為一種嚴重的細菌感染疾病,多發於高齡的糖尿病患者,其他如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或貧血等亦為其誘因。致病菌幾乎全為綠膿桿菌感染。早期有耳流膿、耳痛劇烈,若擴散於耳外者可見耳周軟組織腫脹,顱神經受損,或有顱內併發症的症狀。多數病人血沉升高。

炎夏許多人會去泳池或海邊戲水,耳鼻喉科醫師方麗娟指出,若耳道有傷口或耳膜破損,加上進水易造成感染、發炎,據門診發現,每年暑假相較其他月份,急性外耳炎患者約增3~4成,其症狀為耳殼腫脹、碰觸會有壓痛感,嚴重甚至會流膿狀分泌物,應及早就醫治療,日常則避免掏耳朵,以免傷害耳道皮膚或耳膜。

游泳或戲水(洗頭)的時候容易弄濕耳朵,若外耳道積存髒水或悶濕環境,就容易引起細菌感染,造成發炎,初期耳朵有些微搔癢腫脹感,若症狀沒有繼續惡化,有時會自行痊癒;但若因發炎範圍持續擴大,就可能使耳朵灼熱腫痛,甚至流膿。 外耳炎的治療,使用耳滴劑局部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再加上口服藥物,能使症狀得到改善。

方麗娟醫師指出,一般人耳朵進水不致造成感染,除非水質很髒,通常感染急性外耳炎患者多半是不當掏挖耳朵,造成耳道皮膚或耳膜受損,導致在浸泡水的過程中,造成耳朵感染、發炎。提醒日常不需特別清耳垢,因乾耳垢可經正常代謝自行帶出;但有些人因體質關係會分泌油耳垢,無法經由代謝帶出,會積在耳道裡,可每隔3個月至半年至耳鼻喉科請醫師清理。

日常保養



要避免「游泳耳」的發生,應讓耳朵常保持清潔、乾爽及暢通,尤其是外耳道在正常情形下有耳垢的保護可以避免細菌感染。 清除耳垢或使用不清潔的挖耳工具,會造成外耳道皮膚的受傷,也容易讓細菌侵入和生長,加上因為洗頭或游泳耳朵進水,會容易發生外耳炎。

在游泳前應戴上耳塞,或淋浴洗澡時戴澡帽,洗頭應防耳朵進水,市面上有專用的矽膠「游泳耳塞」可以選用,避免髒水進入耳朵裏面,造成感染,若不慎有水進入外耳,可以將頭部側彎輕拍頭部,讓水自然流出就可以。

也可以用棉花棒輕輕伸入耳朵裏面將水吸出,千萬不可在耳道內用力轉動或過度深入,以避免傷到耳道的皮膚或耳膜而造成發炎,平日也應避免用手指或尖硬的物品來挖耳朵,保持耳朵的乾燥與清潔,能防止外耳炎的發生。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