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外耳道黴菌症-有何症狀及如何治療

外耳道黴菌症是指黴菌引起的外耳道炎症,多為曲霉菌屆感染。氣候濕熱、游泳、長期耳內感染流膿以及耳內滴用高效廣譜抗生素液後,易於誘發耳道黴菌感染。

耳朵的位置在頭的兩側,一般人以為所看的兩個耳朵殼就是耳的全部了,其實不然。雖然有些人還知道有一個叫做耳鏡(耳膜)的東西,但是耳鏡究竟是長得怎麼樣也沒看過,也不知道它位在那裡。而聽覺器最主要的部分—中耳和內耳,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外耳、中耳和內耳併組在一起有聽覺與平衡的功能才是耳朵的全部。在這將以外耳、中耳和內耳來分別敘述各部分常見的毛病及其治療與預防之道。

外耳的範圍是從耳殼開始而終止於耳膜。吃過豬耳朵的人就知道耳殼宛如三明治似的是由皮膚夾軟骨構成,嚼起來脆脆的。耳殼形狀為朵狀,耳道為管狀,耳殼與耳道之前半部是軟骨部由皮膚包裹或覆蓋著,剩餘的耳道是硬骨部也是由薄薄的皮膚覆蓋在上面。耳殼的皮膚除了皮下組織較少較薄以外,與覆蓋身體表面的皮膚並無兩樣。不過延伸進入耳道以後,皮下組織越來越薄,到了耳膜時幾乎看不見皮下組織了。外耳的皮膚比較容易因外來的刺激而受到傷害、發炎就是因為此一特殊結構的緣故。 

外耳的毛病以皮膚病為主,其共同之症狀常是痛癢,人們常在捻耳搔癢過後由『爽』變得更痛。而過度的搔癢會引起皮下腺體分泌增加,造成流水感覺因而會更癢。這樣循環下去往往會使外耳道及耳殼因紅腫熱痛加上液汁結痂而顯得髒兮兮的。耳道皮膚的黴菌感染,俗稱香港耳。多半是由不潔的器物引介(掏耳屎)感染的。在潮濕的氣候裡黴菌比較容易滋生。主要的徵狀是外耳道奇癢無比,巨大如囊袋狀之耳屎為其特徵。耳黴菌症之治療有如香港腳一樣不易斷根,治療需有耐心。

耳黴菌病造成的困擾主要是耳朵搔癢和過多的耳垢!正常的耳垢大多很容易清除,但是耳黴菌病的耳垢會與外耳道緊密結合,好像牆上的壁紙一樣,因此患者往往會有耳朵悶塞的感覺。如果想移除它,必須先找到其邊緣,用鑷子夾緊,然後整片撕下來;如果耳垢黏貼在耳膜上,還要先用藥水將它軟化,然後用吸引管慢慢地把它吸出來,以免傷到耳膜。

耳垢清除之後,病患耳朵的悶塞感會立刻消除,聽力也在瞬間恢復正常,不過這只是治療的開端而已。由於黴菌會深入耳道皮膚的表皮層,如果沒有徹底殺死黴菌,將很容易死灰復燃,因此病患一定要每天認真地點藥。

這就像龜兔賽跑一樣,當偷懶或忘記點藥時,黴菌還是繼續向前走,如果再不認真治療,黴菌就會更早一步抵達終點!除了認真點藥之外,病患也要定期回診,一方面檢視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清除後續生成的耳垢和脫屑。當黴菌感染獲得控制,患者還要注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像是盡量保持耳道的乾爽、避免和家人共用耳扒子,以及不要在理髮店挖耳屎等,以免舊疾復發,或是將黴菌傳染給別人。治療時間通常至少一個月,而且如果半途而廢,將來復發時,可能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