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痙攣及抽搐 - 是什麼原因造成及相關症狀

痙攣是癱瘓的副反應之一,其程度各有不同,從輕度的肌強直到嚴重的不可控制的腿部運動。通常是由控制隨意運動的大腦或脊髓節段損傷造成的。可能與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腦性麻痹、缺氧性腦損害、腦外傷、嚴重頭部傷及某些代謝疾病等合併發生。會影響複健,干擾日常生活。個體受傷時,由於脊休克,肌肉虛弱無力,柔性增加。損傷水平以下的機體反射消失,這種現象常持續幾周或幾個月。一旦脊休克消失,反射活動恢復。

是什麼原因造成痙攣及抽搐

談到抽搐、痙攣以及癲癇,大家腦海裡一定想到患者發作時恐佈景象﹕兩眼往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舌頭被咬出血、口吐白沬,並發出類似豬羊的叫聲,四肢一陣一陣地抽動,完全不省人事,持續幾分鐘後,病人似昏睡過去,一段時間後才漸漸醒過來,病人對先前發生的事大都毫無記億,這是大發作典型症狀。

因為損傷水平以下的神經資訊的正常傳導被中斷,這些資訊不能到達大腦的反射中心,脊髓試圖調節機體反應,但因為脊髓不能像大腦那麼有效指揮,所以返回感覺位置的信號被放大了。醫生把這種過度的肌肉反應稱為痙攣性肌張力過高:即不能控制的反射運動,肌肉僵直,肌肉或肌群的電擊樣收縮和肌緊張度異常。

絕大多數脊髓損傷的病人都有不同形式的痙攣性肌張力過高。頸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的病人比半身不遂和/或完全損傷的病人更易患痙攣性肌張力過高。最易發生的肌群是彎肘的屈肌和伸腿的伸肌,通常是對痛覺的自主反應造成的。家長很常問的一個問題﹕在家裡當小孩痙攣發作時應如何處理?當病患在家中照顧時,如有急性發作,給家屬的處置建議是﹕

  1. 將病人側臥,頭部同時側置,頭下墊個軟物,把口內的束西挖出,以免呼吸道阻塞。
  2. 移走病人周圍堅硬可能傷及病人的物品。
  3. 不要強行試圖放任何物品於病人口中,如此一來造成傷害的機會遠大於舌頭自行咬傷的機會,除非病人的嘴巴沒有咬住,可以很輕易地張開,這時可以放壓舌板,或不會鬆脫的硬物纏手帕後放置於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到舌頭。
  4. 保持冷諍,留在孩子身邊保護使不受意外傷害。不可移動或強加約束病人,你無法以此讓痙攣停止。
  5. 觀察及記錄抽搐情形及次數,提供醫師,以作為診斷及調整藥量的參考。
  6. 發作停止後,讓病人側身靜躺,使口水流出,在病人尚未完全清醒前,勿給予任何飲料或食物。
  7. 下列情況時請迅速就醫﹕
    • 發作後無法開始呼吸。
    • 一次發作後馬上接著另一次發作。
    • 病人發作時撞傷或導致其他外傷。
    • 這是病人第一次發作。
    • 痙攣發作時間超過五至十分鐘。

痙攣症狀及治療處理

它的定義是指突然的、短暫的腦功能障礙而引發表現出不隨意的動作、知覺、自主神經系統或精神方面的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單獨或合併發生,且常伴隨知覺的改變或喪失,在兒科的急症中痙孿的病例十分常見,譬如發熱性的小孩約估五歲以下人口數的百分之三到四左右,病人最常以前述抽搐大發作來表現。其症狀有:肌緊張,快速肌收縮,深部腱反射亢進,肌肉痙攣,雙腿非自主性交叉和關節僵直。

據丹佛市Craig醫院的研究人員報道:個體痙攣狀態的改變本身就是一種症狀。例如,脊髓包囊或空洞(又稱創傷後脊髓空洞症)可能導致更大程度的症狀,而症狀減弱或消失也可能是存在囊腫的信號。脊髓的其他疾病——腫瘤,格-巴二氏綜合征,橫貫性脊髓炎,脊髓中風等都可能導致狀態的改變。神經系統週邊的疾病如膀胱感染或皮膚潰瘍都能引起痙攣增加。

治療痙攣的藥物有:巴氯芬,地西泮,鹽酸替紮尼定等。嚴重的病人可以使用巴氯芬泵,這是一種很小的手術植入型藥盒,直接把藥物注入脊髓功能異常的區域,既可以可以保持藥物的高濃度,又可避免大量口服藥物的副作用。近年來有的醫生用一種肌松藥——A型肉毒毒素製劑來治療兒童,這本是對付皺紋的美容用藥。物理治療包括肌肉伸展,活動度的練習和其他理療法,有助於防止關節攣縮(肌肉萎縮變短),減輕症狀。

有時對於患有腦性麻痹的兒童,建議手術釋放肌腱,切斷神經-肌肉通路。如果痙攣已經影響了坐,浴等一般性自理能力,建議考慮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許多癱瘓病人也有痙攣表現。應該根據你的身體功能選擇治療策略:是否妨礙你進行某些活動?是否存在安全風險——比如在騎電動輪椅或開車時突然失去控制?一些藥的副作用是否比本身危害更大,影響了你的注意力和/或精力?痙攣是否越來越嚴重,超出了你的護理人員可以應付的範圍?如果上述回答是“YES”,那麼你應該去看醫生,討論治療方案。 

抽搐是一件大事,代表腦部神經元細胞發生了不正常的快速同步放電,暗示腦部可能發生了嚴重的問題。大家常常把痙攣和癲癇放在一塊兒,而且總認為會抽搐的小孩會有智能運動障礙,會比較笨,比較容易有情緒問題,比較難融入社會。但是真的都是這個樣子嗎?會造成的原因很多,卻不是每一種都很糟糕,也不是每一種都會造成小朋友未來在發展上很嚴重的問題。在兒童最常見的原因其實是良性的熱痙攣,多半是暫時性的,長大就好了,絕大多數不會發展成為癲癇,也不會影響小朋友的智能發展。

熱痙攣發生年紀一般介於6個月到6歲,最常發生在1歲半的年紀。目前認為和腦部成熟度有關係。在腦部成熟的過程中,在這個階段對於溫度的敏感性較高,因此一旦溫度快速的上升容易有抽搐的情形,過了敏感期就不會再發生了。有遺傳體質,大部分都可以問得出家中其他人小時候有類似的情形。診斷最重要的是要和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做鑑別診斷以及排除其他可矯正性因素造成的抽搐,一般都需要抽血檢查。大部分在一次發熱性疾病中只會發生一次,抽搐時間不長,應該很快就恢復意識,若是發作多次時間很長(超過15分鐘,甚至是癲癇重積狀態),已經不抽搐了卻醒不來或是醒來了意識狀態和平時有異,都應高度警覺是否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可能性。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