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椎間盤突出 - 症狀手術治療及復健運動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國人有下背疼痛的經驗,大多數是因姿勢不良或過度勞累造成肌肉緊繃或肌腱發炎,經過姿勢矯正、休養及藥物治療, 95% 左右的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卻有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且疼痛可延伸至大、小腿,甚至造成腿痠麻無力,此即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頗多,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狀,造成神經根的直接壓迫。

椎間盤是連接兩椎體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 使脊椎可以在相當的角度之間活動,有如避震器的功能。一般人或許不知道正常脊椎壓力站立是平躺的四倍,坐立高達六倍,而不正當的坐姿或站姿更加重脊椎壓力,對站姿而言將由原來的四倍變成六倍,而坐姿壓力由六倍變為十倍;由於壓力最大是在坐姿或姿勢不良時造成,故椎間盤突出最常發生在一般長期坐立或需勞力搬重物的人身上,如司機、搬重物的工人、長期坐姿或站及坐姿不正確的人身上。

椎間盤突出症狀有哪些?

患者首先出現的椎間盤突出症狀是腰痛,下背痛或背部僵硬,此時因還沒有壓迫到坐骨神經根,並沒有下肢的麻痛現象,經由平躺臥床休養數日後症狀大多可減輕或消失,但若回到工作或腰部活動增加,腰痛可能重複復發。重複的復發或瞬間的重創將造成纖維環的裂隙擴大,此時腰痛的現象常反而會減經,但卻有神經根壓迫的症狀,常造成臀部痠痛並放射到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甚至於腳背等處。

  1. 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經適度的休養、腰椎牽引復健、及藥物治療,症狀仍可改善或逐漸消失,但同樣的有復發的可能。
  2. 明顯的及神經根壓迫經由藥物及復健治療效果可能有限,嚴重時症狀持續疼痛不已甚至不良於行而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
  3. 少數嚴重的可造成脊椎管、脊髓腔內狹窄及多數神經壓迫,將可能出現「馬尾症候群」,此時會有大、小便失禁或滯留,肛門周圍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連緊急手術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再多的治療也回天乏術。

醫師可由詳細的詢問病史及一般的檢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醫師通常會問及:

  1. 有什麼症狀:痛、麻木、無力、位置分佈、那些動作會導致症狀的改善或惡化、藉而大致了解那一節的椎間盤或神經根出問題。
  2. 作理學檢查:感覺障礙分佈位置、下肢反射、肌力強度等。
  3. 一般的 X 光檢查無法看到突出的部位,只能看見椎體與椎體之間的間距減小決定出可能那一節出問題,這是因為椎間盤會退化,使椎體與椎體之間的間距變小。所以必須利用更精密的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CT) ,顯現椎間盤突出有無壓迫影響到神經。
  4. 另外醫師可能加作脊髓腔造影,需在蜘蛛膜下腔注射入顯影劑,如此可以加強脊索及神經根之影像,增加診斷之正確性。

手術治療

很多傳統的看法都認為一出現腰椎間盤突出症狀並不一定就得馬上手術,而是要先採取保守的治療三個月,但是最近的看法則認為保守的治療只要六到十二星期即夠了。因此在急性期先讓病人臥床休息兩、三天是適當的,躺太久反而不好。藥物可以使用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品來減輕疼痛,初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也可以有效。如果疼痛很劇烈,也可以短暫的使用麻醉止痛劑。如果有腰部肌肉的攣縮則可以加上肌肉鬆弛劑。抗憂鬱的藥物也可使急性或慢性的神經痛改善,也是可以考慮使用的。

研究顯示症狀少於六個月、年紀較輕的病人預後較好。太久的臥床治療反而容易導致體力變差、意志力與動機減低、同時會使鈣質的平衡失調。

如果保守治療失效,那麼開刀做椎間盤切除是標準的手術方法。手術的方式與病人選擇的規範一直在進展,手術切除位移的可以除去神經受壓力的來源與免去發炎的起源。在考慮手術之前至少應該嘗試四到六星期的保守治療,除非病人已出現主要肌肉的無力、膀胱與排便功能的喪失及藥物無法控制的劇痛,這時才須急著手術。如果病人的神經壓迫症狀已經超過六個月,這時候即使作了手術也無法完全消除症狀,因此最佳的手術結果是在出現坐骨神經痛六個月之內就必須採取治療。

治療手術已經有很多改進,目前流行的是傷口小、肌肉與骨頭的剝離盡可能少,與只切掉位移及較鬆弛的椎間盤,而不作多餘的部份。有些手術可以輔以顯微鏡或頭燈的使用,使組織的剝離減少,手術視野也更加清楚以利手術的進行。如此可以縮短病人住院的時間與使病人提早恢復工作,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用不用顯微鏡其實沒有顯著的差異,對手術的出血、併發症、病人主觀上短期或一年後臨床的結果也是沒有差異。但是無論那一種手術方法都可以有88%的良好的結果,將來隨著手術技術的改進與致病率的減少,椎間盤切除手術也可能成為一種門診手術。

椎間盤突出復健運動

若病患不需要手術治療,醫師通常會將患者轉介給復健醫師或治療師,療程一般是每周數次持續 4-6 周,較嚴重者治療時間可能延長。首要治療目標以減緩症狀為主,治療師會幫患者找出那些姿勢和動作可減輕疼痛,利用物理方式如熱療、冰療、按摩、超音波、電刺激、腰部牽引等復健運動治療,以期能儘早回到原來的日常作習能力。

接著治療師會教導患者日常生活評估,正確姿勢的指導與訓練、瞭解如何保護脊椎等課程。最後利用有治療目的的活動,訓練背肌及腹肌的力量,強化脊椎的穩定,輔以合適的運動,增加脊椎的柔軟度,以期病患能不再被病痛所苦。而有氧運動,比如健行或游泳,也被用來減緩症狀及增加耐受力。這些治療之初衷都是希望病患能自我照顧及預防覆發,希望患者能持續在家藉由設計好的治療運動,改善背肌及腹肌的力量、脊椎的穩定度、柔軟度。

手術後之復健運動治療則較為複雜,通常在術後住院這幾天可安排復健醫師及治療師訪視,教導病患如何在不增加額外之壓力於脊椎上,怎樣移動及作日常活動.術後醫師會建議使用外在的東西來限制腰椎的動作如束腹帶、背架,同時須告知病患短期內不得作過度之活動。很多病患在出院後仍需物理治療,視病患情況約1-3個月,減輕背部肌肉之痙攣、疼痛。

要預防及治療椎間盤突出最重要還是日常培養正確的姿勢:

腰椎、頸椎椎間盤突出患者騎腳踏車時一定要多注意姿勢、車款,避免騎車姿勢過於前傾、腰部持續往前彎曲。騎腳踏車多半著重於下半身運動,因此頗適合患者,不過如果腰部、頸部一直往前彎曲,很容易增加椎間盤負擔進而讓問題更惡化。患者也最好不要進行需要暫時閉氣的運動、活動,像舉重、重量訓練、吹氣球等,這些都可能讓症狀復發,並引起下背痛、坐骨神經痛等問題。 

此外患者也要避免快速做仰臥起坐,或坐一些需要持續往前彎、往前傾的運動。盡量減少前彎動作,以免椎間盤承受多餘壓力。若是頸椎椎間盤突出患者,除了上述注意事項,也要避免頭部大幅轉動、猛力甩頭,像街舞這種運動就不太適合。運動前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如果運動時出現疼痛、痠麻感覺延伸到腳等症狀,最好就暫時不要做那種運動,若身體正在感冒,或過於勞累,也暫時不適合運動,否則很容易增加運動傷害風險。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動作幅度不宜過大、過於猛烈,速度也不要太快,發現不舒服就要趕快停止,冰敷三天到一星期症狀還是未見改善,最好就醫接受檢查、治療。像游泳、氣功、皮拉提斯、瑜珈等運動就很適合椎間盤突出患者。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