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腳底按摩及相關穴道圖

當你經過公園時有沒有發現許多小碎石鋪成的道路,走在小石子路上,雖然會痛,但卻可以刺激穴道,治療疾病喔!風行多年的腳底按摩便是利用相同的原理來治療。

古醫書記載,人體在頭皮、眼睛、鼻、耳朵、舌、雙手、脊椎兩旁膀胱經、腹背部的俞募穴、腳部等地方,均能反應出人體內在臟腑的病變。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配以六腑,透過經絡系統連接四肢百骸、五官七竅,把人體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內在臟腑發生病變或功能失調,會透過經絡系統反應到體表。這就是古代醫家所謂的:「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故我們可以透過對外在特定點的刺激,如針灸、推拿按摩等手法,來達到調節內在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其恢復正常。

腳底按摩的歷史

一般人提到腳底按摩,就會想到將它引進台灣的吳神父。其實,約這在四千年前起源於中國,是屬於中國古代傳統醫學的一部份,和同樣是傳統醫學的「針灸」屬於相同原理的治療方法。在中國經歷了各個朝代之後,到了唐朝時傳入日本, 成為今日的「針灸」和「足心道」;到了元朝時傳入歐洲。

雖然「腳底按摩」起源於中國,但卻沒有在中國普遍流傳, 這是因為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天災人禍不斷, 使得從黃帝時代就發明的這份文化遺產幾乎消失殆盡。二十世紀初,美籍醫師 Dr.William Fitzgerald 利用現代醫學方法研究、整理有關此種「區域治療」的理論, 在醫學界公開發表後,才漸漸引起西方人士的重視。

「區域治療」的創世人是菲特茲格拉得博士,出生於美國, 從在巴黎、倫敦等地服務多年,晚年定居紐約; 菲特茲格拉得博士承襲布雷斯勒博士的理論,在維也納從事穴道和身體各器官間的治療研究。1582年,亞當姆斯(Adamus)和阿塔堤斯(A'tatis)兩位博士也將腳部療法介紹到歐洲,同一時間,巴爾博士(Dr.Ball)也利用穴道來治療內臟器官,成效卓越。

至於台灣的腳底按摩歷史就要追溯到瑞士籍的吳神父了,民國六十七年時,吳神父飽受關節炎之苦,經過中西醫的治療,總還是沒辦法根治;同是瑞士籍的一位修士告訴他一套免服藥的「足部反射區健康法」,想不到試過幾次之後,多年來的關節炎居然康復了,這也引起了吳神父的興趣,他開始研究閱讀書籍,也開始慢慢替人按摩,效果都是看得見的。回到台灣後,吳神父就在他所服務的台東市寶桑路天主堂開始訓練教友們,並在教堂內為人按摩治療,之後就傳遍整個台灣及全世界。

原理

身體的不健康,多半是因為缺乏運動的關係,古時候的人鎮日赤腳在田中工作,腳底直接接觸地面,因而受到刺激,促進循環,然後流汗喝水,完成了一個新陳代謝的正常循環,發揮人體的治禦本能,所以,古人的身體比現代的我們健康許多。腳底按摩就是依照刺激穴道的原理,來做治療。

按摩法是以刺激原理,按摩病變器官或腺體的反射區帶,使其恢復原有功能,達到治療的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醫學的一門傳統醫療方法。我們的身體藉著新陳代謝作用,達成排除體內廢物與毒素的功能。散佈在全身的淋巴系統、腎臟、大小腸、皮膚等,都是排除新陳代謝作用所產生的廢物的主要器官。 如果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則體內的廢物與毒素無法排除,身體就會不健康。腳底按摩能藉著刺激各部位反射區,使血液循環順暢,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正常運作,達到治療的效果。

反射區帶皮膚下面的神經末梢附近,就是反射區所在。有些反射區像檸檬一樣大,如肝臟反射區;有些則小如大頭針的針頭一般(甚至更小),如腦下垂體反射區。 大體上,反射區的大小和其對應器官的大小成正比。

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成為痛點。每個痛點的觸覺反應不同: 有的摸起來像沙子,有的呈現顆粒狀,有的只有腫脹的感覺。按摩經驗豐富的人,可以在病人還沒叫痛之前,就感覺到結晶的存在。第三醫學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己恢復並保持正常功能的醫療法(一般用吃藥、打針來治療疾病,稱為第一醫學;物理治療、超音波治療等稱為第二醫學。這兩種醫學理論,只能治標,無法根治,因此面臨無法突破的境界),這是未來的醫療趨勢,也有很多醫學家正在努力研究的一門醫學,腳底反射區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它能造福更多的病患。

腳底按摩穴道圖

腳為精氣之根,藉由間接按摩刺激足穴,可調節臟腑氣血的功能,使身體器官系統能正常運作。房事生活不順者,常見包括性慾低落、記憶力減退、食少乏力、腰膝酸軟、毛髮易脫落、心煩易怒等症狀。中醫認為,主要與脾腎肝有關,這部份也與中醫經絡學說關係密切。經絡學說認為,足部為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而脾腎肝是足三陰經;因此,臟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反映到足部,藉由按摩刺激足部穴,可調節脾腎肝、加強性腺功能,來達到生活的和諧。

腳底按摩穴位首選是腎經的湧泉穴,位於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刺激此穴,有強精益髓、補腎壯陽、健筋壯骨的效果,也可有安眠的作用。另外,刺激足部的三陰交、足三里及腰部的腎俞、命門穴,腹部的關元穴,具有溫腎壯陽、培元固精、健脾理氣的功效。此外,可針對腳底反射區,包含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生殖腺等,此相應部位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調節陰陽平衡,健體的作用。

在腳底按摩裡提供腳底的穴位圖,民眾對於較不甚了解的穴道部位,也可以去參考並製成圖,以便自己可以在家,自行按摩腳底。醫師強調,並不是按了穴道就會有立即效果,只是腳底按摩屬輔助的效果。腳底按摩能讓身體變的更強壯,當然也能幫助、促進夫妻間的生活。

腳厎按摩是足部健康法的通俗名稱,目前在世界上所定義的名稱為「反射學」,包含足部、手部、耳等末稍神經的研究工作。專家鼓勵,一般民眾可學習簡易穴道按摩做自我保健,也可舒緩突發的不適症狀。 

中華足部反射區健康法協會的講師及滋和堂健康養身中心主任林進藩表示,腳底按摩是在不使用藥物的物理保健方式下,刺激足底反射區達到反射、循環、平衡的自然療法。近百年來,全世界近五十餘國都有此法的臨床報告與著作,功效獲得證實。他說,一般人對於這個都概略的以為按摩之後,血脈循環打通,疾病就會痊癒,但有些疾病是長期累積而成,所以治療時需有耐心,才能感受到腳底按摩的療效。

林進藩指出,常來中心做腳底按摩的對象,以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與體力勞動者為多,都是以消除疲勞為按摩重點;亦有長期失眠者來做舒壓按摩,在按摩當下,即可見到被按摩者,沉沉的睡了一覺,這是即刻睡眠改善的明顯例子。人的雙足,腳底的反射區就是全身機能五臟六腑的縮影,若在足部反射區發現顆粒、浮腫、酸麻、疼痛的症狀,即代表反射區有對應的內臟或器官呈現虛弱。所以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多保健,疾病才會遠離你。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