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


中耳積水-有何原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急性中耳炎較為急性,會出現高燒、耳痛等症狀。而中耳積水則較為慢性,不會有高燒、耳痛等症狀,只會隱約的覺得小朋友的聽力變差。亦是一種中耳炎,其發病過程較為慢性、隱約而較不易被察覺。中耳積水原因通常是病患因感冒或鼻竇炎來看診時,於檢查耳朵時才發現。亦好發於學齡前小孩,但表現不像急性中耳炎那麼快速或疼痛。它通常不會耳痛,只是隱約的感覺孩子的聽力不太好,如要叫他幾次他才有反應或是看電視時音量要比較大聲才聽得見。它是造成兒童聽障的最主要原因。

造成的原因

中耳積水是小朋友最常見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大部分的都是由於罹患感冒或鼻竇炎,細菌或病毒經由耳咽管侵犯中耳腔,導致中耳發炎。幸好百分之九十的患者都會在三個月內康復,並不需要過度擔心。與洗澡水跑進耳朵無關!它造成的原因包含:

  1. 原來的急性中耳炎根本沒有完全好。急性中耳炎過了3個月,仍20%有中耳積水。
  2. 因長期的感冒、鼻過敏、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扁桃腺炎,經由耳咽管,直接造成中耳積水,根本沒有經過急性中耳炎的步驟,此一狀況為家長最難察覺者。
  3. 裂顎患者,因構造異常,有80%~90%會有中耳積水。
  4. 鼻咽癌:大人若有中耳積水,要強烈懷疑,並詳細檢查。

中耳積液通常發生在嬰幼兒黃膿鼻涕一週以上,盛行率為10-15%,通常冬季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病程長,膿涕機率大,盛行率有時高達 30%,而其中80%以上無症狀,因此過去在基層院所與急診室誤診率很高。誤診原因包含:

事實上很多嬰幼兒罹患中耳積水沒被正確診斷出來,而且為了一個外科處置預後相當良好的疾病,吃三個月抗生素,的確不是好法子,建議一個月未痊癒或抽水兩次以上又復發,一年發作超過四次以上,每次超過三週則需要考慮裝通氣管,否則全年有超過1/4以上的時間在吃藥。

中耳積水症狀及治療方法

在醫學上正式的名稱為漿液性中耳炎,原因絕大部份是由於急性中耳炎的後遺症而產生。根據統計,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在兩、三歲以前,至少得過一次以上的中耳炎,若是未予以好好治療及追蹤,便有可能發生中耳積水症狀,聽力也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就如同我們把頭部潛在河裡,隔著一層水,無法非常清楚地了解岸上人們講的話一樣。門診常碰到一些患有漿液性中耳炎的學童,原本課業成績不是很理想,經過耳科醫師的診斷及治療後,小朋友的聽力恢復正常,課業突飛猛進,結果家長興奮不已,謝聲連連,試想,上課時聽不清楚老師講課的內容,功課怎麼會好呢? 

因為會造成部份傳導性的聽力喪失,對於在學習階段的嬰、幼兒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給予抗生素治療,若是治療及追蹤兩至三個月以後,中耳積水症狀仍未消失,則需施行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這是一個僅需短短幾分鐘的門診小手術,小朋友在全身麻醉(不一定需要氣管內插管麻醉)下,耳科醫師利用手術用顯微鏡,在耳膜上切出約零點一公分大小的開口,將中耳積液抽吸之後,再在耳膜上嵌植中耳通氣管。

此一通氣管除了可以引流中耳積水外,最大的功能在於讓中耳腔的氣壓大小與外耳道相同,以免中耳腔在長時期慢性發炎狀況下,氣體壓力變成比外耳道低,也就是說耳膜外側的壓力大於耳膜內側的壓力,造成耳膜內陷,增加將來發生膽脂瘤的可能性。

一般來說,手術治療後小朋友不會有任何不舒服,也不需要給予任何止痛劑或其他藥物,而且生活作息照舊。唯一要注意的是耳朵不要浸水,以免造成中耳感染發炎及耳漏。中耳通氣管在耳膜滯溜的時間從數月至兩年不等,需要在門診定期追蹤至通氣管自行排除脫落為止,再經檢查,若無再積水,整個治療過程方可告一段落。 



博客來網路書店好書推薦網歡迎您